咨询热线0898-88889999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课程设置 新闻动态 成功案例 行业资讯 教学成果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咨询热线
0898-88889999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
邮箱:admin@youweb.com

课程设置分类三

BANZ校长说 教育的长期主义践行者她倾注全力打造上海滩又一“黑马”学校

发布时间:2025-02-16 00:55:44 点击量:

  教育孩子是每个家庭的终生事业。而对一所学校而言,坚持教育的长期主义意味着管理者是从长远的角度规划学校和学生的未来。

  从2016年创办“黑马学校”上海天华英澳美到发展为如今遍布三大洲四个国家的BANZ全球化校区,BANZ能在短短8年时间实现全球化布局和品牌的迭代升级,秉持的正是教育的长期主义。

  也是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之下,BANZ今年又开设了独具特色的BANZ行中旗舰校。这所打破学校围墙的黑马旗舰校择址于顾村公园旁,占地200亩,在校园设计上融入了π空间的概念。而在学校核心管理层中,不仅有BANZ全球化校区柏萍校长亲自坐镇,还请到了两位重量级的校长 —— 原复旦附中副校长杨士军先生和原上外浦外英语特级教师沈华女士。

  作为一所以培养牛剑藤学生为目标的中高端旗舰校,BANZ行中将给上海的家长们带来哪些惊喜?为此,我们与柏萍校长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

  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British Council)全球伙伴学校中国顾问委员会副主席

  新浪教育“大国工匠”国际教育影响力校长 、腾讯教育“人气名校长”、IEIC“最有温度校长”

  为什么要打造BANZ行中这样的旗舰校?柏校长表示,还是基于教育长期主义的想法,希望能够创办一所“名校”。

  作为有着体制内外丰富管理经验的校长,柏校长的职业生涯一直在和优秀的学生打交道,因此她的心里也有很深的名校情结。在与创校团队的沟通中,她问校长们,“你们愿不愿意办一所未来你们的孩子愿意选择的学校?”

  而彼时,BANZ又面临着从培训资质学校转民办高中的挑战。2023年,在对民办行中进行办校主体变更后,BANZ行中正式落成。

  这所旗舰校从创校之初的定位就是优秀生源的集中地。“旗舰体现在哪里?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学生升学的高度。”

  为了办一所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国际化学校,实现中外合作办学的愿景,柏校长请到了上海滩两位赫赫有名的校长来共同打造行中。

  其中一位是原复旦附中副校长杨士军先生。“杨校身上除了有名校光环,他还是上海第一批科创特级教师。”作为科创领域的先行者,杨校的加入为行中注入了科创特色。在行中的课程体系中,就包含两类深受学生欢迎的科创课程 ——人工智能和生命探路者计划。

  曾任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国际交流部副主任、上海浦东新区英语名师基地主持人

  另一位大咖级校长是原上外浦外英语特级教师沈华女士。作为英语中高考的命题者与高中英语教材教参的编者,沈校成为了行中双语特色的引领者。在沈校的带领下,学校英语教研团队打造了涵盖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荣誉课程的行中版英语课程体系。

  BANZ校长说 教育的长期主义践行者,她倾注全力打造上海滩又一“黑马”学校

  柏校长认为,两位校长代表了行中未来的办学特色。“如果行中未来有两个隐形翅膀,科创特色和双语特色就分别代表了左翼和右翼。”

  为此,当初她才不惜“三顾茅庐”和投入资金去请两位校长。“领衔人太重要了!”

  BANZ在步入4.0品质时代后,品牌升级的最大突破体现在了课程的突破上,也就是形成了BANZ特色鲜明的课程。柏校长谈到,即使从整个上海来看,BANZ的课程体系都站在一个非常高的高度。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让我们来看看BANZ现有的课程体系。从开设的课程类别来看,BANZ就涵盖了全球四大主流课程中的三类:英国的A Level课程、澳洲的VCE课程和美国的AP课程。

  而对于如何选择课程,柏校长认为课程之间的差别仅仅是特点不一样,“对于课程的选择,我一直说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以A Level课程为例,它对学生的要求是对某个专业有十足的热情,而且能在这一领域进行非常深入的学习。“只有有了兴趣点,孩子们才能找到学科发力点。如果他们对专业又有足够的研究精神,那么就是英国学校想要录取的学生。”

  选择A Level课程的学生在行中需要做好六个方面的准备。第一个维度是在语言标化方面,进行IG阶段的ESL和A Level阶段的雅思学习。第二个维度是选择与未来专业意向相匹配的学科套餐。第三个维度是参加与课程有关的学科竞赛。第四个维度是参加阿斯丹商赛等活动。第五个维度是针对以牛剑藤为升学目标的学生,他们需要完成EPQ项目来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第六个维度是把EPQ5000字左右的论文浓缩成500字左右的个人陈述。

  而强调过程化评价的澳洲VCE课程,更适合学习能力达到G5水平,但学习态度上与G5不匹配的学生。

  “他们需要过程化的评价,把平时的成绩和作业情况一点一滴累积起来。这样的学生在老师督促下,他就绽放了,他的学能和想法也就匹配上了。”

  而AP课程寻找的是与众不同、有着改变世界想法的学生。在开设AP课程的第四年,BANZ团队设计了一门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需求的π课程。

  “π课程上面的一横指的是美国平衡而广泛的Common Core美高课程和荣誉课程。左边这一撇指的是我们借助资源平台推出的五大学者专项养成计划,包括人工智能、生物工程、商科、人文和艺术五大领域的学者。你愿意成为哪类学者,我们就把相应的资源加持到你身上。右边这一捺指的是创新、服务与生命成长,更多的关注学生的人文教育。”

  而且,不同于很多国际化学校的做法,行中把课程选择安排在了学生入学一段时间之后。入校之初,同学们先统一学习IG课程,期间陆续接触VCE和美高体验课,然后再进行自主的课程选择。

  柏校长认为,国际学校择校本质上是摈弃体制内课程,选择一种国际课程。而体制内外课程的主要区别在于国际课程是扬长,而体制内课程是避短。如果家长在对国际课程不了解的情况下轻易为孩子做出选择,这样的择校一定是盲目的。

  从今年BANZ全球化校区的升学情况来看,已经有两名同学拿到牛津面邀,五名同学拿到剑桥面邀。而在过去三年里,BANZ学子更是斩获了8枚牛剑Offer,实现了“牛剑藤”大满贯。

  在今年拿到剑桥面邀的学生中,体育部部长方彦人和学生会主席杨璟悦给柏校留下了深刻印象。“一开始也没看出这两个孩子有冲击牛剑的潜质,但她们真的就在我们学校绽放了。”

  柏校长认为,重要的是如何点燃孩子内心的小宇宙,释放他们的内驱力。从学校方面来说,她一直在和老师们强调,“我们不是把他们作为二十五分之一,而是把每个孩子作为唯一。”

  从学生入校的第一天开始,BANZ就为学生安排了一对一的升学指导,根据每个人的升学目标建立唯一的后援群。在这个群里除了学生本人,还包括柏校长、贺校长、学术校长、年级部主任、升学指导老师和家长。通过这样的精细化管理,学校真正兑现了“把二十五分之一变成唯一”的承诺。

  在升学指导的时间安排上,学校也秉持越前置越好的理念,从高一阶段就为学生提供升学指导,这是因为无论是之后的课程选择,还是对应学科竞赛的选择都与学生最初确定的升学方向息息相关。

  而对已经拿到牛剑面邀的学生,学校还为他们提供了一项特别福利 ——由这所大学对应专业的教授来为学生们进行一对一的专业面试辅导。

  此外,人工智能研究室、五大学者养成计划等学校高端资源的加持也是BANZ培养牛娃的秘诀之一。以人工智能课程为例,学校要求每名学生都要完成48小时的课程学习,并且还会从中遴选出部分优秀的学生进行第二阶段的编程学习与第三阶段的PBL学习。一些学生不仅在两年里获得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大奖,还直接拿到了专利。

  从3.0的扩张时代到4.0的品质时代,行中旗舰校的落成是BANZ品牌升级路上的里程碑事件。但对于BANZ全球化校区的未来,柏校长还有更多畅想,她希望这是一个能够从物理空间、课程选择和不同学习生活体验等多个维度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高端学习社区。

  那么,当初构建全球化校区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呢?柏校长表示是为了培养面向全球的未来人才。如果要勾勒一幅未来人才的画像,那么一定要具备的是四大特质。首先,语言能力要突破国别的界限。第二,要具备AI素养,也就是懂得如何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第三,要有全球视野和全球公民意识。第四才是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基于培养未来人才的需求,BANZ打造了英国的阿博茨霍尔姆校区、澳洲的芙班科文法校区、新加坡校区和中国的两大校区。

  尽管各个校区完全独立,但在资源方面却是共享的。举例来说,五大校区的驻校学者是流动的,会定期为学生们带来前沿的知识分享。在过去几期,驻校学者们就带来了生成式AI、青少年如何重组大脑形成终身学习习惯以及数字模拟人等精彩的内容分享。

  “我们还想把全球所有校区的驻校学者放在一个团队,让他们辐射到所有不同校区。这样给孩子们的加持就会更多。”

  全球化校区的另一大优势是为学生们提供海外交换项目,让他们可以在不同校区之间做选择。此前,BANZ的海外交换项目采用的是前置化设计,为的是学生回国之后能够无缝衔接国内校区的课程学习。而从今年开始,BANZ将交换项目开放给了在读学生,并把第一个海外交换项目的地点放在澳洲校区。

  对于海外交换项目给学生们带来的变化,柏校长发现最大的改变有以下四点。第一点,学生在语言方面的大胆表达不成问题了。“孩子回来之后,语言的障碍已经完全没有了。”第二点,他们在回来之后对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未来要干什么都有了清晰的方向,也多了一双看世界的眼睛。第三点,学生在课程选择上不再拘泥于国内的课程选择,而是会提出很多自己的想法,从而倒推学校课程设置的丰富度。第四点,他们回国后学会了如何与同龄人共处,变得更包容和善解人意,培养了同伴互助的品格。

  谈到国际教育的未来,柏校长认为自己十分有信心。作为深耕国际教育领域多年的校长和陪着儿子一路从国际教育之路走来的母亲,她认为中国家长之所以还愿意坚定选择国际教育,是因为中国的优质教育资源依然非常短缺。

  在上海近三年的高考考生中,每年仅有17%左右的学生能上985、211这样的名校。即使是上海市重点公办初中的学生在白热化的高考竞争中也未必能考上名校。

  当然,柏校长认为是否选择国际教育也取决于家长们希望未来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我们的孩子在国际教育中会有更多发展空间。无论从孩子未来的培养,进入海外名校的弯道超车,还是从课程的扬长避短来看,国际教育肯定都是非常好的一个解决方案。”

  而在择校方面,柏校长建议家长们不要把一所学校的升学率,尤其是名校升学率作为唯一的参考标准,而是应该综合考虑学校的办学理念、课程设计以及教育教学者的特质和风格是否让家长觉得喜欢和愉悦。

  “人和人之间最好的关系是互相成就。家长在择校过程中要去体会这一点。我一直跟我们的家长说,你要选我们的话,就要在任何场所,包括茶余饭后和孩子的交流中,认可BANZ的教育教学理念。这很重要,因为这样才能形成合力。”

  家长和学校是孩子教育途中的合伙人,需要彼此信任,共同搭建一片“土壤”,才能让孩子们在这片土壤上开花结果。正如柏校长所言,“在新时代,家长们也要有一双睿智的眼睛来择校。”

  出道即巅峰,作为教育的长期主义践行者,对于柏校长打造的这所高端旗舰校的未来,我们又有了更多期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